--給無法好好生氣而每晚狂踢被子的你》,時報文化出版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更不用說許多人因為害怕跌倒而影響了其日常生活的進行。而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主要就是所處的環境安全,例如:家中的光線是否充足,地面是否沒有堆積雜物或是浴室地面乾燥止滑與否等等(Rubenstein, 2006; Ambrose, Paul & Hausdorff, 2013)。
這些研究都再再的證明在適當的訓練下是可以減少跌倒與害怕跌倒的發生。其中最令學者們感到興趣的則是害怕跌倒與跌倒之間的關係,就如同雞生蛋與蛋生雞的哲學問題一般的存在。Lavedán等人(2018)則認為有跌倒的經驗會導致害怕跌倒,但是害怕跌倒在統計上並不可以當作未來會跌倒的依據。近幾年學者們開始探討另一個可能會導致跌倒的因素,那就是「害怕跌倒」(Fear of falling)。內在因素包括年紀,性別,種族,生理與心理功能以及慢性疾病等等。
另外一種則是利用自評跌倒風險量表(Falls Efficacy Scale International-FES-I)來評估到了《English Rose》,裡頭幾首曲子例如〈Black Magic Woman〉、〈Albatross〉等,前者後來被拉丁搖滾樂團Santana翻唱後成為立即經典的暢銷單曲。「因為別人的幸福,比我們的作品還重要啦。
回到台灣後,阿貴有7年時間都沒發表作品,只是默默地持續影像創作,他說,「我當時在學一件事,就是:當沒有人看見我的時候,我能不能繼續往前走。「我總是沉溺在過往的悲傷回憶中,所以作品很暗黑,而她們雖然過得苦,但總是將眼光望向未來,所以作品中充滿無限希望。阿貴隨手拿起桌上的紙,撕了一小塊,攤在陽光下,「你看,圖案出現的同時,必會伴隨部分的失去。Q & A 就您觀察,現代剪紙藝術跟傳統民俗剪紙最大的不同之處為何? 以前常以諧音,例如蓮花跟桂花放一起代表早生貴子,但現在不能再用同一套說話方式了,要去找到新的語彙、圖案,突破傳統不是為了創新,是為了完成溝通。
直到為了當時的女友,也就是現在的太太搬家時做份禮物,才自己嘗試做了第一個剪紙作品,阿貴的剪紙之路也就此開始。」 為了思考如何做出帶給人幸福的作品,他說,過去花很多時間,感覺自己的快樂與悲傷,剖析情緒裡的每個成分跟元素,後來他才發現,即便文化有差異,但人的情感到深處都一樣,所以試著關心自己,就是在培養感受力,不但幫助自己變得清澈,也更能明白他人的需要。
為了努力賺錢養家、替父親還債,讓他有非做好不可的理由,便藉由網路和書籍自學,反覆不斷地練習」他眼神燦亮地說,能夠成為現在的樣子,都是得到很多人的幫忙,所以當他踏入社會,想的都是如何向這個對自己有恩的社會,表達感謝之意,因此給人幸福就成為他創作的動力,工作起來也更歡喜。請給對剪紙有興趣的初學者一些建議。帶著好玩的心開始,不要讓它增加你的恐懼,如果它會讓你恐懼,要嘛就不要做,要嘛就是利用它,穿越你的恐懼,在恐懼之中找到快樂玩耍的心情。
有次看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庫淑蘭女士,充滿祝福、喜悅跟光明的剪紙作品,讓他好奇作品背後的故事,便報名了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到剪紙藝術盛行的陝西尋找解答,同時希望能習得剪紙技能,多一份競爭力。「我總是沉溺在過往的悲傷回憶中,所以作品很暗黑,而她們雖然過得苦,但總是將眼光望向未來,所以作品中充滿無限希望。在為不同案子做企劃發想時,有什麼條件是需要注意的? 除了基本的場地環境、客群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了解業主的需要跟限制,知道明確的方向,再來就是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在滿足業主的同時,又把自己想傳達的植入在裡面。回到台灣後,阿貴有7年時間都沒發表作品,只是默默地持續影像創作,他說,「我當時在學一件事,就是:當沒有人看見我的時候,我能不能繼續往前走。
為了努力賺錢養家、替父親還債,讓他有非做好不可的理由,便藉由網路和書籍自學,反覆不斷地練習。文:吳亭諺|攝影:林辰鍵 2017年國際品牌蘋果公司,在台灣電腦直營店開幕之際,邀請了剪紙藝術家楊士毅為店面做裝飾,牆面長達75公尺、寫著「有閒來坐」的紅色大樹剪紙,頓時成為了繁忙的都市中,人們駐足相聚的美好場域,增添了人與人間的交流。
不過到了當地,他看見的不只是傳統藝術的技法,真正啟發他的是剪紙大娘們在貧窮又辛苦的環境中仍保有樂觀的心情,作品充滿喜悅與祝福,這讓他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為了思考如何做出帶給人幸福的作品,他說,過去花很多時間,感覺自己的快樂與悲傷,剖析情緒裡的每個成分跟元素,後來他才發現,即便文化有差異,但人的情感到深處都一樣,所以試著關心自己,就是在培養感受力,不但幫助自己變得清澈,也更能明白他人的需要。
」低調地進行創作,就像是一種心的修煉。「我不會煩惱如何找靈感,煩惱的都是我做這件事情,有沒有帶給人快樂跟幸福,能不能給人一點力量,這是最困難的。Q & A 就您觀察,現代剪紙藝術跟傳統民俗剪紙最大的不同之處為何? 以前常以諧音,例如蓮花跟桂花放一起代表早生貴子,但現在不能再用同一套說話方式了,要去找到新的語彙、圖案,突破傳統不是為了創新,是為了完成溝通。直到為了當時的女友,也就是現在的太太搬家時做份禮物,才自己嘗試做了第一個剪紙作品,阿貴的剪紙之路也就此開始。由於功課不好,經常被同學欺負、被老師打罵,長大後,他試著將心裡累積的痛苦、怨恨轉化為影像創作,作品仍難脫黑暗與憂鬱,雖然也曾入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但他的心卻沒有比較好過。」阿貴說,若只沉浸在失去的悲傷,就會忘記那些被顯現出來的東西,每一次有東西被顯現,就代表有人願意退到後面去,所謂的失去或得到,其實都是同步的,而楊士毅就是這剪紙背後的幸福推手。
阿貴隨手拿起桌上的紙,撕了一小塊,攤在陽光下,「你看,圖案出現的同時,必會伴隨部分的失去。「因為別人的幸福,比我們的作品還重要啦。
」有別於致力創造獨特風格的創作者,阿貴反而把自己縮到最小,轉而強調觀者自身的力量。三年前,阿貴受台北燈節之邀,做出與雞年相關的作品,他便以雞的台語「ㄍㄟ」作為諧音聯想,做出以「家」為題的作品,打造一個人人都可以走進的家,希望告訴大家:「你是家中最重要的風景,這個作品因為你才完整。
看著楊士毅的作品,好像總能從中獲得滿滿的正能量,很難想像他也曾有段黑暗的過去至於母親,則因俞自鋒的「不告而別」而過度悲傷,精神受到打擊,不久後便進入精神病院了。
然而在感動之餘,當事人為何身亡,為何墓碑又多年來沒被找到,這方面的真相卻又不太令人關注,也沒有媒體持續追踪。在同一天晚上10點,僑委會委員長高信的電報來臨,沒想到卻是告訴家屬,俞自鋒已被下葬。甚至在俞自鋒離世以後,疑似被當局所立的墓碑,也沒告訴後世俞自鋒來自馬來亞,碑文僅寫著「廣東文昌 故俞自鋒先生之墓 殁于中華民國五十二年廿六日」。「僑生」除了是中華民國自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大中華主義產物外,也是黨國體制內的機關部門賴以生存的「生財工具」。
沒想到俞自鋒在台灣求學未滿一年,就傳出自殺的消息。因此國民黨政府遂以學校招收的僑生數量來核發美援補助預算,即學校推出每招收一個僑生可獲新台幣1萬至2萬元預算補助的政策,各大學的態度因美援的利益才做出妥協,僑委會也得到了更多不被裁併的理由。
時間回到民國52年,7月27日的下午4時,在檳城的俞自鋒家屬收到來自政治大學寄來的電報,而當時把電報拿到市區電報局解密的,正是本文的受訪者,俞自鋒的弟弟俞自海先生(73歲)。得到來自北方的電報的這一天,是俞自海先生一家人被改變命運的開始。
在和家人討論之後,俞自海覺得有必要再次到台灣尋找二哥的墓,希望來得及在二哥過世50年祭日的時候,為二哥的墓上香,把真相帶回馬來西亞..最終,儘管錯過了俞自鋒50週年祭日,但俞自海還是成功在台北市殯葬處的協力下,於2013年9月尋獲了二哥的墓。不過,各大學因擔心不同國家的僑生教育水平不一,可能會降低水準,對招收僑生一事並不積極。
政治大學校長 劉季洪」。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而言,俞自鋒依然是「回國」就學的「華僑」,是彰顯中華民國乃「正統中國」的「證明」。Photo Credit:杜晉軒疑似當年政大或僑委會為俞自鋒所蓋的墓。1954年開始,美援增設撥款發展僑教,國民黨政府鼓勵台大、政大、成大等大學招收僑生。
因此,僑生人數從1953年的427人,躍升至美援到來後的1954年的1058人,儘管美援在1965年停止了,但每年赴台升學的僑生人數依然穩定成長。不過,找到俞自鋒的墓仍不是事情的終點,俞自海認為仍有許多謎團未解,他判斷二哥絕不會是當年國民黨當局口中所說的「自殺身亡」,事情必有蹊蹺。
俞自鋒的個人遺物如護照、錢財、書籍,甚至官方該給予的死亡證明書、驗屍報告等,當時政大校方、僑委會也未給予任何交代。因此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台大、政大校園中許多老建築,其實多是當年靠招收僑生而獲得的美援補助所蓋的。
時間,是轉型正義最大的敵人2015年2月27日,《聯合晚報》刊登了一則離奇卻又感人的報導,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老先生,始終掛念著五十多年前在台灣過世的二哥屍首何在,結果最終大姐在得到二哥託夢之下,讓他到台北找到了二哥的墳墓。任許多讀者看來,這應該是一則感人肺腑,讓人感嘆皇天不負苦心人的新聞。